不可移动文物具有独特的时代印记,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见证者,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。但是,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众多,仅仅依靠政府部门难以得到有效保护。可以说,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倒塌或消失,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引入社会力量与资本参与文物保护是明智之举,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和价值发挥有着重要意义。
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物,减轻了政府部门文物保护的压力。据统计,全国范围内仅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万处之多,而散落在各地、未登记在册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更是难以计数。面对如此众多的文物和那些未发现、未认识其价值的文物建筑,仅仅依靠文物保护部门,在资金、人力等方面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,既不能有效保护,也不能有效利用,造成文物资源的浪费。而号召社会力量与资本加入,就让社会公众享有了文物保护的权利,能有效激发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文物保护热情,并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,从而减轻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文物保护压力。
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物,有利于形成全社会保护、爱护文物建筑的良好氛围。在一般人的意识里,保护文物是文物部门的事,与自己没什么关系。但是,像西城区那样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,就会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文物的保护现状、价值等,激发他们保护文物的主动性和责任感,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。
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物,是对文物的活化利用。文物保护不是修缮好封闭起来,不让人进入。利用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。为此,西城区在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物的同时,明确提出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寻求文物项目定位,既要体现文物建筑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价值,也要积极促进文商旅融合。如此,就能吸引更多群众走进文物建筑,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,共享文物活化利用成果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。
总而言之,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物值得推广。但是要把好引入关,真正让那些有保护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文物保护中,同时要保证文物的公共属性。只有这样,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好文物,让文物发挥更大的价值。